天菑
基本解釋
天災。《左傳·定公九年》:“上下猶和,眾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菑,若之何取之?” 楊伯峻 注:“菑,同災。”《呂氏春秋·審時》:“稼就而不穫,必遇天菑。” 宋 王洙 《王氏談錄·史官》:“自古為史者,不免天菑或人禍,子何為當而不避!”
成語(Idiom):天菑(tiān zī)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非常珍貴、稀罕的事物或人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菑是由“天”和“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天”表示天空、上天,常用來表示高度、無限、無法估量的意思;“菑”表示稀少、珍貴。因此,“天菑”一詞形容的是非常珍貴、稀罕的事物或人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菑一詞常用于贊美、描述那些特別優秀或難得一見的人才或事物。可以用于表達對某人的高度贊揚,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件珍貴的物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天菑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根據文獻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故事具體的起源尚不清楚,但可以推測與古代文化中對天地之間珍貴事物的崇拜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天菑”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一位天菑,成績優秀且才藝出眾。
2. 這幅畫作是一件天菑,價值連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天菑”的方法可以是聯想法。可以將“菑”字聯想成稀少、珍貴的寶石,而“天”字則表示高度、無限。通過聯想寶石在天空中閃耀的形象,幫助記住“天菑”表示非常珍貴、稀罕的事物或人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天地之間珍貴事物的崇拜和贊美的表達方式,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天下無敵”、“天衣無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做的蛋糕真好吃,簡直是天菑中的天菑!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是個天菑,不僅成績優秀,還擅長音樂和運動。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真是一部天菑之作,劇情緊湊,演員表演出色。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創意真是太棒了,堪稱天菑級別的創新。
5. 成年人:他的才華和領導能力使他成為了公司的一位天菑,備受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