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冗
基本解釋
許多繁雜的事情。 宋 蘇軾 《諫買浙燈狀》:“方今百冗未除,物力凋弊……與其平時耗於不急之用,曷若留貯以待乏絶之供。”
成語(Idiom):百冗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r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繁瑣冗長,毫無實質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冗是由“百”和“冗”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百”表示數量之多,強調冗雜的程度;“冗”表示繁瑣、冗長。百冗形容言辭冗長、繁瑣,卻沒有實質內容,只是空洞的話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冗一般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的言辭冗長、繁瑣,但沒有實際意義的情況。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調侃自己說話啰嗦、羅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冗的故事起源于《唐書·文苑傳》。唐代文學家杜牧曾經寫過一篇《百冗》,內容是對當時文人的作品進行嘲諷。這篇文章通過描述一個虛構的人物,以及他寫的一篇冗長、空洞的文章,來批評當時文人追求形式而忽略實質的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冗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發言總是百冗無實質,聽了讓人厭煩。
2. 這篇文章寫得太百冗了,根本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么。
3. 別再跟我羅嗦了,你的話真是百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百冗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說著一百個冗長的話題,卻沒有實質內容,只是空洞的言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唐代文學作品,了解當時文人的寫作風格和追求形式的現象。同時,也可以學習如何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避免百冗的情況發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你講課的時候別太百冗了,我們聽不懂。
初中生:他的演講太百冗了,一點重點都沒有。
高中生:這篇作文寫得太百冗了,完全沒有條理。
大學生:我寫論文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百冗,要言之有物。
成年人:別再跟我羅嗦了,你的話真是百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