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飭
基本解釋
勉勵告戒。 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憲公躬孝,踐行篤實,而辨於文,勸飭指誨,以進后生。” 清 劉大櫆 《烏程閔君墓志銘》:“家貧以收徒為生,勸飭孜孜,無殊子息。”
勸飭(quàn chuò)
發音:quàn chuò
基本含義:勸告和訓誡。
詳細解釋:勸飭是指勸告和訓誡別人,希望對方能夠改正錯誤或者采取正確的行動。這個成語強調的是通過勸告和訓誡來幫助他人認識到錯誤,并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使用場景:勸飭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對他人的規勸和教誨,尤其是對于犯錯誤或者做出不理智行為的人。它可以用于各種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如家庭教育、師生關系、領導和員工之間的溝通等。
故事起源:勸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一文中。荀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用勸飭來描述君主和臣子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君主應該通過勸告和訓誡來引導臣子,使其能夠改正錯誤,達到和諧共處的目的。
成語結構:勸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
1. 他的父母經常勸飭他好好學習,不要玩手機。
2. 領導對他的錯誤行為進行了一番勸飭,希望他能夠反思并改正。
記憶技巧:記憶勸飭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對著下方的人喊話,希望能夠勸告和訓誡對方。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勸飭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勸飭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勸導、規勸、教誨等。這些詞語都與勸飭有關,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勸飭我們要好好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父母對我玩游戲時間過長進行了一番勸飭,讓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
3. 高中生:班主任通過勸飭,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 大學生:導師對我們進行了一番勸飭,鼓勵我們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通過這些例句,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年齡層學生對勸飭這個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展示了勸飭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