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直
基本解釋
◎ 平直 píngzhí
(1) [straight]∶平且直;沒有傾斜彎曲
平直的大道
(2) [simple;straightforward]∶平鋪直敘,沒有起伏
(3) [honest]∶正直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straightness
詳細解釋
(1).平與直;平而直。《孟子·離婁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不可勝用也。” 孫奭 疏:“準所以能平,繩所以能直。”《呂氏春秋·分職》:“為方必以矩,為平直必以準繩。” 晉 謝瞻 《張子房詩》:“四達雖平直,蹇步愧無良。” 宋 米芾 《書史》:“又以絹帖勒成行道,一時平直。”
(2).猶言估算。《墨子·號令》:“收粟米布帛錢金,出內畜產,皆為平直其賈,與主券人書之。事已,皆各以其賈倍償之。”
(3).平正;正直。 漢 徐干 《中論·藝紀》:“故恭恪廉讓,藝之情也;中和平直,藝之實也。”《北齊書·司馬子如傳》:“﹝ 司馬子瑞 ﹞遷司徒左長史,兼廷尉卿,以平直稱。”
(4).平易質直。指文字和言辭。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各詩之始》:“ 楊仲弘 云,凡作律詩,起處要平直,承處要舂容。” 清 劉熙載 《藝概·經義概》:“經義戒平直,亦戒艱深。” 夏曾佑 《小說原理》:“故畫有所窮者也,史平直者也。” 夏衍 《包身工》:“說得平直一點,棉紗在潮濕狀態,比較的不容易扯斷。”
成語(Idiom):平直(píng zhí)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直指表面平坦,沒有隆起和凹陷的狀態。在引申義中,平直也指言行正直、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直一詞可以用來形容物體表面的狀態,表示平坦、直線等。在引申義中,平直可以形容人的品德和行為,表示正直、誠實,不偏不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直可以用來形容地面、道路、線條等物體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德和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平直來形容一條筆直的馬路、一張平整的紙張,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直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豳風·碩人》中,原句為“平原隰土,如磐石焉。”平原隰土指的是地面平坦的土地,磐石則指的是堅固、平直的巖石。這句詩描繪了一片平坦的土地,比喻了人的品德應該像堅固平直的磐石一樣,不偏不倚,正直誠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直是一個由形容詞“平”和形容詞“直”組成的成語,表示事物表面平坦、直線,也引申為人的品德正直、誠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條馬路修得很平直,行車很舒服。
2. 他的言行一向平直,從不做偽裝。
3. 這張紙鋪得很平直,不會有皺褶。
4. 他的品德一直保持平直,受到大家的尊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平直與平坦的概念聯系起來,同時將其與人的品德正直、誠實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條筆直的馬路上行走的人,他的品德也應該如此平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平直相關的成語,如“平鋪直敘”、“直言相告”等。同時,可以了解更多與正直、誠實相關的成語,如“忠誠正直”、“誠實守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這張紙貼得很平直,沒有皺褶。
2. 小學生: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平直的人,不做壞事。
3. 初中生:這條道路修得很平直,車輛通行很方便。
4. 高中生:他的品德一直保持平直,受到同學們的尊敬。
5.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保持平直的態度,不做欺騙他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