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ěr dài mù ㄧˇ ㄦˇ ㄉㄞˋ ㄇㄨˋ以耳代目
(1).盲人目不能視,憑聽覺來了解外界事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王 具白請教之意。僧(瞽僧)笑曰:‘是誰多口?無目何以論文?’ 王 請以耳代目。”
(2).猶言以耳為目。 清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世人盛稱揚 韓愈 矣,其文章道誼,莫或訾議。以耳代目之説,固結於人心,師表神明之弗暇,況從而指斥乎?我則未敢過信也?!?臧克家 《以耳代目之類》:“這種以耳代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并不是罕見的。”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耳代目
成語(Idiom):以耳代目
發音(Pronunciation):yǐ ěr dài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耳朵代替眼睛,形容聽覺代替視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耳代目是指在某種情況下,由于無法看見事物,而只能憑借聽覺來判斷和了解。這個成語強調了視覺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在某些情況下,聽覺能夠起到替代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看不到事物,只能通過聽覺來了解和判斷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在沒有眼睛的情況下依靠其他感官來獲取信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五蠹》中有一則故事,說楚國有個聾啞人,他父親送了一匹好馬給他。有人問他馬的顏色是什么,他用手比劃表示自己看不見,只能用耳朵來判斷,于是他用手捂住耳朵,讓別人拍馬的蹄子,通過聽聲音來判斷馬的顏色。這個故事形象地表達了以耳代目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以“以...代...”的形式表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黑暗中,我們只能以耳代目,依靠聽覺來判斷方向。
2. 他雖然失明了,但以耳代目,通過聽聲音來識別人。
3. 雖然我看不見他的表情,但通過他的語氣變化,我以耳代目地感受到了他的情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以耳代目”與聽覺和視覺相對應,想象一個人用手捂住眼睛,只能通過耳朵來判斷事物。也可以將其與故事起源中的聾啞人的情景聯系起來,形象化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以目代耳”、“目不識丁”等,進一步拓展對于視覺和聽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無法看到黑板的情況下,我只能以耳代目,仔細聽老師的講解。
2. 初中生:比賽的時候,我看不見球,只能以耳代目,通過聽球的聲音來判斷球的位置。
3. 高中生:在研究生物實驗的時候,我以耳代目,通過聽細胞的聲音來了解它們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