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俎
成語(Idiom):雜俎(zá zǔ)
發音(Pronunciation):zá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各種雜亂無章的事物混雜在一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雜俎的字面意思是古代祭祀時放在祭壇上的盛食器具,后來引申為各種雜亂的事物混雜在一起。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事物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場景或者情況的混亂、雜亂無章。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思維散亂、行動無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雜事》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秦始皇時期,有一次他的宴會上,賓客們的食物被放在一個大盤子里,結果各種食物混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雜乎不清的菜肴。秦始皇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對他的不敬,于是下令將這個菜肴稱為“雜俎”,并禁止宴會上再出現這樣的菜肴。從此,雜俎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雜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房間里的東西太雜俎了,找東西簡直是海底撈針。
2. 這篇文章寫得太雜俎了,沒有重點,讀起來很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雜俎聯想為一堆雜亂無章的食物混在一起的盛器具,形象地描述了雜亂無序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雜乎無章、雜亂無序相關的成語,如“五花八門”、“百花齊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教室里的書桌被同學們亂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像個雜俎一樣。
2. 初中生:這個考試的試卷涉及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點,看起來像個雜俎,讓人有些頭疼。
3. 高中生:這個項目的進展太雜俎了,各個部門都在做自己的事情,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活動策劃太雜俎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導致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