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竽
成語(Idiom):齊竽(qí yú)
發音(Pronunciation):qí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音樂合奏時,樂器聲音和諧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齊竽”源自古代音樂,竽是一種古代的管樂器,常用于宴會、祭祀等場合。在古代的樂隊中,多個竽同時演奏,要求樂器聲音要和諧一致,以保證音樂的美感和表現力。因此,成語“齊竽”比喻人們在共同的目標或任務下,協調合作,互相配合,形成一種和諧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齊竽”通常用于形容團隊合作、協作和團結一致的場景。比如,在工作中,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協作,各盡其職,共同努力,就可以說他們齊竽一聲;在運動比賽中,隊員之間互相配合,默契合作,就可以形容他們齊竽一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齊竽”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樂正子魚曰:‘君子齊竽,小人亂竽。’”這句話是春秋時期的齊國樂正子魚對齊國君主昭公提出的建議。樂正子魚認為,只有君子們能夠合奏竽樂,而小人則無法達到和諧的境界。從而形成了成語“齊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其中,“齊”為動詞,意為“合奏”;“竽”為名詞,指古代的一種樂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各司其職,齊竽一聲,最終完成了這個項目。
2. 在比賽中,隊員們互相配合,默契合作,齊竽一聲,取得了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齊竽”:
1. 與音樂相關:將“齊竽”聯想到音樂合奏的場景,想象多個竽同時演奏的和諧聲音。
2. 制作關聯:將“齊竽”與團隊合作、協作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關聯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音樂和樂器,了解竽的構造、演奏方法和歷史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齊竽一聲,一起參加了學校的合唱比賽。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同學們齊竽一聲,共同完成了一幅美麗的壁畫。
3. 高中生:在學校的科研項目中,我們團隊成員齊竽一聲,成功完成了一項重要的研究任務。
4. 大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我們團隊的成員齊竽一聲,組織了一場精彩的音樂會。
5. 成年人:在工作中,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各司其職,齊竽一聲,共同完成了一個重要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