氉皮
成語(Idiom):氉皮
發音(Pronunciation):lào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皮膚松弛、懶散、無力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氉皮形容人的皮膚松弛無力,沒有彈性,多用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或生活態度懶散不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生活態度懶散、無精打采、缺乏活力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些物體的松弛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說有一個人在一片草地上睡覺,被蚊子叮醒后,他用手拍打自己的身體,但是他的皮膚松弛無力,沒有彈性,蚊子叮了一口后,皮膚沒有恢復原狀。因此,人們用“氉皮”來形容人的皮膚松弛無力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一副氉皮的樣子。
2.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管理不力,團隊成員都變得氉皮起來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將“氉皮”與松弛、懶散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的皮膚松弛無力,沒有彈性的狀態,從而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相關的成語故事和其他與懶散、無力有關的成語,如“無精打采”、“懶洋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玩了一整天的游戲,晚上回家時一副氉皮的樣子。
初中生:放暑假的第一天,我感到整個人都變得氉皮了。
高中生:考試前幾天,大家都開始變得氉皮,沒有學習的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