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正
基本解釋
(1).鄉大夫。《左傳·襄公九年》:“二師令四鄉正敬享,祝宗用馬于四墉,祀 盤庚 于西門之外。” 杜預 注:“鄉正,鄉大夫。”《逸周書·大匡》:“賦灑其幣,鄉正保貸。” 朱右曾 校釋:“鄉正,鄉大夫也。《春秋傳》曰:使四鄉正敬享。保而后貸,防姦欺也。”參見“ 鄉大夫 ”。
(2). 隋 唐 以五百戶為鄉,置鄉正一人。理民間訴訟。《隋書·李德林傳》:“ 威 又奏置五百家鄉正,即令理民間辭訟。”《舊唐書·高士廉傳》:“ 竇軌 之鎮 益州 也,聞而召見( 朱桃椎 ),遺以衣服,逼為鄉正。”
(3).舊時有些地方稱鄉長。 許地山 《綴網勞蛛·枯楊生花》:“我又不是 滄海 底鄉正,不一定就能認識她。”
成語(Idiom):鄉正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村中的正人君子,也指鄉間的廉潔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鄉正一詞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首先,它可以指農村中的正人君子,即在鄉村中品德高尚、為人正直的人。其次,它也可以指鄉間的廉潔官員,即在鄉村擔任公職的人,他們廉潔奉公,為人民服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鄉正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鄉村中的良好風氣和廉潔的官員。可以用來稱贊在鄉村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或者表達對鄉村官員廉潔奉公的贊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鄉正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鄉正的農村官員,他廉潔奉公,對待百姓公平正直。這個故事傳播開來,鄉正一詞逐漸成為了形容農村中廉潔官員和正人君子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鄉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鄉”表示農村,而“正”表示正直、廉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村的鄉正,一直以來都以廉潔奉公著稱。
2. 這位鄉正對待村民公平正直,深受大家的敬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鄉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農村中的官員,他廉潔奉公,為人民服務,被人們稱為鄉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鄉正這個成語之后,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農村的文化和鄉村官員的職責。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和文學作品來深入了解鄉村的風土人情和鄉村官員的形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長大后當一個鄉正,幫助農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鄉正是鄉村中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3. 高中生:鄉正的廉潔品質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 大學生:鄉正是鄉村中的稀缺資源,我們應該關注并支持他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