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本
基本解釋
明 藏書家 毛晉 所刻的書。又稱汲古閣本。《<周易正義>序》“夫易者象也” 清 阮元 校勘記:“十行本自此已下,行行頂格, 錢 本同。 閩 、監、 毛 本首行頂格,次行以后,并上空一格。”
成語(Idiom):毛本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b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文件等的初稿或草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本是指書籍、文件等的初稿或草稿。它是作者在完成最終版本之前所寫的原始版本。毛本通常包含作者的思路、構思和創作過程的一些痕跡,還可能存在一些錯誤和不完善之處。毛本一般是供作者自己參考和修改使用的,不會公開發表或出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本一般在文學、藝術和學術領域中使用較多。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創作還在初步階段,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的作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計劃、方案或提案還未經過詳細論證和完善的初步版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本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紙張稀缺的時代。在古代,紙張非常珍貴,一般人難以承擔紙張的成本。因此,許多作者在寫作時會使用便宜的廢紙或廢棄的紙張作為初稿,這種廢紙和廢棄紙張上常常有著毛發或其他雜質,因此人們稱之為“毛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毛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毛”是指毛發,表示粗糙、不完善的意思,“本”指書籍,表示初步版本或草稿。兩個漢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初步版本或草稿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小說還只是個毛本,需要進一步修改才能出版。
2. 這份報告只是個毛本,還需要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圖像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本書,書上有很多毛發,表示這是一本初步版本或草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寫作和文學相關的成語,如“紙上談兵”、“一紙空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的作文還只是個毛本,老師說我還需要改進。
2. 初中生:我正在寫一本小說的毛本,希望能夠出版。
3. 高中生:我在準備申請材料,需要先寫一份毛本。
4. 大學生:我正在撰寫一篇研究論文的毛本,希望能夠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