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民
基本解釋
(1).神話中古國名。《山海經·海外西經》:“ 白民之國 ,在 龍魚 北,白身披髮。” 郭璞 注:“言其人體洞白。”
(2).舊指沒有功名的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三品以上,贈三公。五品以上,贈令僕。七品以上,贈州牧。白民贈郡鎮。” 周祖謨 校釋:“身無官爵,謂之白民。”《魏書·食貨志》:“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一千石,加一大階。”《資治通鑒·梁武帝大通二年》:“﹝ 魏主 ﹞始詔:‘入粟八千石者賜爵散侯,白民輸五百石者賜出身。’”
英文翻譯
1.common people
成語(Idiom):白民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百姓、普通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民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白指的是百姓,民指的是人民。白民的基本含義是指普通的人民,也可以用來形容平民百姓或底層社會群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民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普通人民的群體,也可以用來描述社會底層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白民來表示對普通人的尊重和關注,也可以用來強調平等和公正的價值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社會制度。在古代社會中,社會階層分化嚴重,百姓經常受到貴族和官僚的壓迫和剝削。白民這個成語的出現,是對社會底層人民的一種關懷和呼喚,表達了對平等和公正的追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民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白和民。其中,白是形容詞,表示普通、平凡的意思;民是名詞,表示人民、底層群體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關心白民的利益,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益。
2. 社會應該關注白民的呼聲,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關聯詞義:將白民與普通、底層等詞匯進行關聯,幫助記憶白民的基本含義。
2. 創造聯想:可以將白民與百姓、人民等詞匯進行聯想,幫助記憶白民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和社會階層的演變過程,了解白民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學習其他與白民相關的成語,如百姓心聲、底層群眾等,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關心白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2. 初中生:社會應該關注白民的權益,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3. 高中生:白民是社會的基礎,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發展需求。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關心白民的呼聲,為他們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