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骸
成語(Idiom):槁?。╣ǎo hái)
發音(Pronunciation):gǎo 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身體衰老、枯瘦,形容衰頹不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槁骸是由“槁”和“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伴隆敝笜淠靖煽?、失去生機;“骸”指人的尸體或骨骸。槁骸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身體像干枯的樹木或尸體一樣,衰老而無生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槁骸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身體狀況衰老、虛弱、消瘦,或者形容事物的衰敗、凋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槁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的記載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鮑叔牙的人,他年老體衰,躺在床上無法起身。當時有一個年輕人問他:“老先生,您現在還能起身嗎?”鮑叔牙回答說:“我現在已經槁骸了?!睆拇?,槁骸成為形容人體衰老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事已高,身體槁骸,行動不便。
2. 這個古老的建筑已經槁骸不堪,需要進行修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槁骸”與樹木干枯、人的尸體等形象聯系起來,加深對其含義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體衰老的成語,如“鳩形鵠面”、“白發蒼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已經年紀很大了,他的身體有些槁骸。
2. 初中生:這位老師年紀不大,但看起來已經槁骸不堪。
3. 高中生:經歷了多年的戰爭,這座城市已經槁骸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