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投阱下石(tóu jǐng xià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jǐng xià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別人已經陷入困境或遭受挫折時,再給對方制造更大的困難或傷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投阱下石這個成語中,投指的是扔,阱指的是陷阱,下石指的是扔石頭。意思是在對方已經遭受挫折或陷入困境時,再給對方制造更大的困難或傷害。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陷害別人或趁人之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投阱下石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情境,特別是在競爭或沖突中。比如,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其他人趁機給他制造更多困難,就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做齊莊公的君主。他曾經派人去監視齊國的敵人晉國,但是監視者卻被晉國抓住并關押在監獄中。齊莊公得知后,派人去救他,但是晉國卻趁機派人在他們的回程路上設置陷阱,想要再次捉住他們。幸運的是,齊莊公派去救援的人提前察覺到了陷阱,并成功地避免了危險。從此以后,人們就用“投阱下石”來形容在別人已經遭受挫折或陷入困境時,再給對方制造更大的困難或傷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他失去工作后,他的前同事們紛紛投阱下石,讓他陷入更加困境。
2. 當你的朋友遇到困難時,你應該伸出援手,而不是投阱下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投阱下石”這個成語拆分為三個部分記憶,分別是“投”、“阱”和“下石”,并與形象聯想相結合。比如,可以想象一個人正在投擲石頭到一個陷阱里,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競爭、沖突相關的成語,如“明槍暗箭”、“爾虞我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比賽中摔倒了,結果其他同學趁機投阱下石,笑話他。
2. 初中生:她在考試中失利,但是有些同學卻投阱下石,嘲笑她的成績。
3. 高中生:他在班級競選中落敗,有些同學趁機投阱下石,詆毀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