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鯁
基本解釋
方正耿直。《宋書·蔡廓傳》:“﹝ 廓 ﹞以方鯁閑素,為 高祖 所知。”《明史·沉鯉傳》:“帝亦嫌 鯉 方鯁,因 鯉 乞休,遽命與 一貫 同致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翁年近六旬,性方鯁,而家屢空。”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六章:“﹝ 譚西庚 ﹞為人方鯁,遇大事慷慨肩任,風骨棱棱。”
成語(Idiom):方鯁(fāng gěng)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gě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品高尚,言行正直,舉止端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鯁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方正,鯁指魚骨。方鯁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言行正直,舉止端莊,不偏不倚,像魚骨一樣直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鯁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莊,可用于贊美他人或自我要求。適用于各種場合,如教育、工作、社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鯁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中的一則故事。據說,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方鯁的官員,他品行高尚,言行正直,舉止端莊,深受人們的尊敬和稱贊。后來,人們就用“方鯁”來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和正直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鯁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舉止端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方鯁的品行,深受大家的尊敬。
2. 這位老師教書育人,言傳身教,方鯁可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鯁與魚骨形狀進行聯想,魚骨直挺,代表方正,從而記憶方鯁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方鯁相關的成語,如方正不阿、方枘圓鑿等,可以拓展對方鯁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班長,他帶頭做事,一直保持著方鯁的品行。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方鯁的人,言行要正直,舉止要端莊。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身作則,做一個方鯁的榜樣。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修養,做一個方鯁的人。
5. 成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保持方鯁的品行,樹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