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恩
基本解釋
仁愛恩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親近來遠,同民所欲,則仁恩達矣。” 三國 魏 曹植 《娛賓賦》:“揚仁恩於白屋兮,踰 周公 之棄餐。” 唐 韓愈 《袁州申使狀》:“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以安下情。”《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皇,布仁恩於宇下。”
成語(Idiom):仁恩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仁恩是指對他人懷有仁慈之心,并以實際行動表達出對他人的恩惠和關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恩是由“仁”和“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仁即仁愛,指對他人懷有慈愛、關懷之心;恩即恩惠,指對他人給予的好處或恩德。仁恩強調了一個人應當有仁慈之心,并以實際行動表達出對他人的恩惠和關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仁恩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仁慈和恩惠,尤其是在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的方面。它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善良、慈愛和寬厚,也可以用于激勵他人多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公孫丑上》中有一則故事與仁恩有關。故事中,公孫丑是孟子的學生,他曾經問孟子為什么要以仁恩待人。孟子回答說,人之為人,就應該有仁愛之心,并以實際行動表達出對他人的恩惠和關懷。這個故事強調了仁恩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種高尚的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恩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弱勢群體的仁恩行為令人敬佩。
2. 她的仁恩之心使她成為了一個受人愛戴的人。
3. 他常常以仁恩待人,所以在困難時得到了他人的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仁恩這個詞語。可以將“仁恩”與“人恩”聯想在一起,表示一個人對他人的恩惠和關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仁恩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無敵”等,來加深對仁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同學們總是很仁恩,經常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杰出的人物學習,他們的仁恩之心值得我們效仿。
3. 高中生:仁恩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積極培養自己的仁恩品質。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以仁恩之心對待周圍的人,并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