毤服
成語(Idiom):毤服(tuǐ fú)
發音(Pronunciation):tui3 fu2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腿腳行走不穩,搖擺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毤服是由“毤”和“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毤”是指羊絨或獸毛做成的氈子,可以用來制作衣物或鞋子。這里的“毤”比喻人的腿腳不穩,行走不穩定。“服”是指穿著衣物。毤服形容人走路不穩,搖擺不定,像穿著氈子做的衣物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毤服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腿腳行走不穩定,搖擺不定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醉酒后的人、身體不健康或者年紀大了行動不便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態度、言行不穩定、猶豫不決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毤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鄭屠的人,他年輕時貪圖享樂,荒淫無度,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后來,他得了一種疾病,腿腳行走不穩定,就像穿著氈子做的衣物一樣。鄭屠深感悔過,決心改過自新,過上了正直的生活。從此,人們用“毤服”這個成語來形容人的腿腳行走不穩定,也寓意著人應該悔過自新,改正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毤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喝得醉醺醺的,走起路來毤服不已。
2. 他年紀大了,行動不便,走起路來毤服搖擺。
3. 面對重要決策,他總是毤服不決,猶豫不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毤服”這個成語與人走路搖擺不穩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穿著氈子做的衣物,走路的時候腿腳不穩定,搖擺不定的樣子,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毤服”相關的成語,如“氈包不穿”、“氈帽不離耳”等,可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跑得太快了,我追都追不上,真是毤服。
2. 初中生:他說話總是毤服,不敢下決心。
3. 高中生:他剛做完手術,現在行動不便,走起路來毤服搖擺。
4. 大學生:他喝了一些酒,走起路來毤服不已,差點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