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侍郎
基本解釋
(1).官名。 秦 漢 時稱黃門侍郎,君主近侍官。 唐 天寶 改稱門下侍郎,為門下省長官侍中之副。 唐 宋 時多以此官同平章事為宰相之稱。 元 以后不設。《新唐書·百官志二》:“門下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貳侍中之職。”
(2).官名。 秦 漢 時稱黃門侍郎,君主近侍官。 唐 天寶 改稱門下侍郎,為門下省長官侍中之副。 唐 宋 時多以此官同平章事為宰相之稱。 元 以后不設。《新唐書·百官志二》:“門下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貳侍中之職。”
成語(Idiom):門下侍郎(mén xià shì láng)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xià shì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拜在門下的學生或下屬,也可用來形容侍奉在某人門下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門下侍郎是由“門下”和“侍郎”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門下”指的是拜在某人門下學習或侍奉的人,“侍郎”指的是古代官員中的一種職位,屬于官員中的低級一級。因此,“門下侍郎”指的是拜在某人門下學習或侍奉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拜在某人門下學習或侍奉的人,也可用來表示對某人的尊敬和崇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場。古代的官員在選拔和培養門下學生時,會有一些有才華的人被選為門下侍郎,拜在官員門下學習和侍奉。這些門下侍郎會幫助官員處理一些事務,同時也能從官員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和經驗。因此,“門下侍郎”成為了表示對有才華的人的尊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位著名學者的門下侍郎,才華出眾。
2. 這位名醫的門下侍郎,在醫學界有很高的聲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下侍郎”想象成一個學生或下屬在拜在某人門下學習和侍奉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官場相關的成語,如“官逼民反”、“官官相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老師的門下侍郎,每天都會認真聽課。
2. 初中生:他是這位科學家的門下侍郎,正在跟隨他進行研究。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門下侍郎,已經出版了多本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