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顏
成語(Idiom):款顏
發音(Pronunciation):kuǎ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臉上表情和顏色非常和諧、和順、和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款顏是由“款”和“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钪负椭C,顏指顏色??铑佇稳菀粋€人的臉色和表情非常和諧、和順、和善,沒有不悅或不快的表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外貌和氣質,特別是指面容和臉色和諧、溫和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態度和表情非常友好、和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款顏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一年》中的記載。當時,齊國的大夫公孫敖很是憂愁,臉色不好看。孔子見到他后,說了一句“公孫敖兮,款而不顏”,意思是公孫敖的臉色雖然不好看,但是態度和善。從此,“款顏”成為了一個形容人臉色和表情和諧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款顏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2. 老師的款顏讓學生們感到溫暖和安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款顏”與“和諧的臉色”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一個人臉色和表情非常和諧、和順、和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其他成語,如“面如土色”、“笑逐顏開”等,以豐富自己的中文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款顏讓我們覺得很親切。
2. 初中生:她的款顏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3. 高中生:他的款顏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和善的人。
4. 大學生:在陌生的城市里,他的款顏給我帶來了安心和溫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