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夫
基本解釋
語氣助詞。表感嘆。《國語·晉語五》:“ 靡筓 之役, 郤獻子 見, 公 曰:‘子之力也夫!’” 宋 歐陽修 《讀李翱文》:“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義犬》:“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魯迅 《花邊文學·刀式辯》:“文學家看小說,并且豫備抄襲的,可謂關系密切的了,而且如此粗心,豈不可嘆也夫!”
成語(Idiom):也夫
發音(Pronunciation):yě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也夫是一個古代的典故,意為“也是這樣的人”。多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與他人或其他事物相似或相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也夫源自《左傳》中的故事。公元前527年,晉國的公子重耳被趕出了晉國,他到了齊國并獲得了國君齊桓公的支持。后來,晉國的國君獻公死去,重耳回到了晉國并成為了新的國君。有人問他回到晉國后是否會對當初趕他出去的人進行報復,重耳回答道:“我也是這樣的人,我不會對他們做出報復。”這個回答后來演變成了成語“也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也夫多用于比較兩個人或事物的相似之處,表達某人或某事與其他人或事物相同或相似。可以用于正面評價、中性描述或諷刺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也夫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左傳》中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反映了重耳的寬宏大量和寬容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也夫”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長得很像,簡直就是也夫。
2. 這個飯店的菜品和那家飯店的菜品也夫,都是非常美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也夫”與“相似”聯系起來記憶。想象兩個人或事物非常相似的樣子,然后用“也夫”來形容它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其他故事和典故,以及其他與比較相似的成語,如“一模一樣”、“如出一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兩個朋友穿的衣服也夫,都是紅色的。
2. 初中生:這兩本書的故事情節也夫,都是講述了一個勇敢的主人公的冒險故事。
3. 高中生: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原因和結果也夫,都是由于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導致的。
4. 大學生:這兩個公司的商業模式也夫,都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創新型企業。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學習“也夫”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