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胾
基本解釋
大塊牛肉。《儀禮·公食大夫禮》:“炙南醢以西,牛胾、醢、牛鮨。”《禮記·內則》:“醢,牛胾,醢,牛膾。” 孔穎達 疏:“醢五,謂肉醬也;牛胾六,謂切牛肉。” 宋 曾鞏 《邊將》詩:“洪濤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成語(Idiom):牛胾
發音(Pronunciation):niú 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膽量大,勇敢無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牛胾是由“牛”和“胾”組成的詞語。“牛”表示強壯、勇猛,“胾”是指牛的膽。牛胾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膽量大,勇敢無畏,意思是比喻人的勇氣和膽識超過常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牛胾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膽大、勇敢的人,可以用來表揚或贊美某人的勇敢行為或膽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牛胾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是,由于牛象征著力量和勇氣,膽又被認為是勇士的標志,所以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勇士和英雄的故事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牛胾屬于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牛胾的人,連最困難的事情他都敢去做。
2. 面對困境,他展現出了牛胾的一面,毫不退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頭勇敢的牛,膽量大,無畏任何困難,這樣就可以記住牛胾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勇氣和膽識相關的成語,如“膽大包天”、“大膽狂妄”等,可以拓展對于勇敢和膽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很牛胾,他每天都敢和大狗玩耍。
2. 初中生:我想成為一個牛胾的人,勇敢面對挑戰。
3. 高中生:他在考試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是個牛胾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