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正
基本解釋
擬議決定。《魏書·常景傳》:“ 肇 尚 平陽公主 ,未幾主薨, 肇 欲使公主家令居廬制服,付學官議正施行。”
議正(yì zhèng)
發音:yì zhèng
基本含義:指討論事情的是非曲直。
詳細解釋:議正是由“議”和“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議指討論、商量,正指正確、公正。議正的意思是通過討論來確定事物的是非曲直,以達到正確公正的目的。這個成語強調通過多方面的討論和辯論來達成共識,以確保決策的公正性和正確性。
使用場景:議正常用于形容在討論、辯論、爭論的過程中尋求真理和公正的行為。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會議、辯論賽、法庭審判等。
故事起源:《孟子·盡心下》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梁惠王問孟子:“我聽說你能夠辨別是非,能不能教我一些方法?”孟子回答:“臣之所以能夠辨別是非,是因為臣能夠議正。”這個故事說明了議正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議正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議”和形容詞“正”組成。
例句:
1. 在這個重要的決策中,我們必須通過充分的討論和辯論來議正。
2. 在學術界,學者們常常通過爭論和辯論來議正問題。
記憶技巧:可以將“議正”這個成語與“討論事情的是非曲直”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討論、辯論相關的成語,如“爭論不休”、“辯證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班上議正了一個關于如何保護環境的問題。
2. 初中生: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賽,我們通過議正來辨別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3. 高中生:在社會課上,我們經常用議正的方式討論一些社會問題。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