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秀才人情紙半張
發音(Pronunciation):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情世故不深,待人接物不夠圓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秀才指的是學問雖然好,但在社交能力上不夠出色的人;人情紙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待人接物的技巧。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不夠圓滑,不夠機智,缺乏社交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得不夠得體,不夠圓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故事中,一個秀才在途中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要求秀才為他寫一個推薦信。秀才寫了一半,即半張紙,但老人卻不滿意,認為秀才不夠聰明,不能理解他的要求。從此,人們就用“秀才人情紙半張”來形容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不夠機智圓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秀才)+ 謂語(人情紙)+ 賓語(半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學識淵博,但在社交場合中常常秀才人情紙半張。
2. 這個秀才人情紙半張,不夠圓滑,讓人很難接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秀才拿著一半的紙,表現得很尷尬和不自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有志竟成”、“腳踏實地”等,來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際交往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雖然成績很好,但在班級里不夠圓滑,有點秀才人情紙半張。
初中生:他雖然學習很用功,但在社交方面不夠機智,有點秀才人情紙半張。
高中生:他雖然很聰明,但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出秀才人情紙半張的樣子,讓人感覺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