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初
成語(Idiom):髫初(tiáo chū)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幼的孩子剛開始長出頭發,形容年紀輕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髫初是一個古代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髫和初。髫指嬰兒剛長出的頭發,初指剛開始。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詞語,用來形容年紀輕小的孩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年紀幼小的孩子,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描述孩子的年齡、外貌或狀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髫初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賢人。相傳,髫初是春秋時期的韓國賢人髫髦的名字。髫髦年紀輕小,但才智過人,被人們稱為“髫初”。后來,人們將他的名字作為成語,用來形容年紀輕小的孩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髫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姑娘真是個髫初,看起來像個天使。
2. 他雖然髫初,但已經展現出了很高的智慧和才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髫初”與“年紀輕小的孩子”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剛長出頭發的年幼孩子,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年齡和外貌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于“髫初”的理解。一些類似的成語包括“嬰孩初生牛犢不怕虎”和“嬰兒學步”。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明(小學生):我弟弟才三歲,是個髫初。
2. Lily(初中生):雖然她只有十三歲,但已經是個髫初的天才鋼琴演奏家。
3. Tom(高中生):他雖然是個髫初,但在數學競賽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