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課
基本解釋
◎ 對課 duìkè
[supply the antithesis to a given phrase] 舊時學習詞句和準備做詩的一組練習。如:老師說“雨”,學生對“風”;老師說“桃紅”,學生對“柳綠”
詳細解釋
舊時私塾中的一種功課,即對對子。《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那時方會得對課,你道他對的課是怎么樣妙的? 李先生 道:‘一雙征雁向南飛。’ 趙雄 對道:‘兩隻燒鵝朝北走。’” 蔡元培 《我在教育界的經驗》:“對課與現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約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聯,學生想出下聯來。不但名詞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而且每一種詞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詞,就要用海字或水字來對他,因為都是地理的名詞。”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成語(Idiom):對課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相對、對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課是指相對比較、對照學習,通過比較來加深對事物的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課常用于教育場景中,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比不同的事物或觀點,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徐羨之傳》中。徐羨之是晉朝的一位文學家,他在文章中用到了“對課”一詞,意思是相對比較、對照學習。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對課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對”和名詞“課”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讓我們對課,看看兩種方法的差異。
2. 這本書可以作為對課的參考資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類比記憶來記憶對課這個成語。將“對”字看作兩個人相對站在一起,同時學習對比,就可以記住對課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對課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對簿公堂”、“對牛彈琴”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同學一起對課,可以互相交流學習。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對課,比較了不同的解題方法,我更明白了。
3. 高中生:學習歷史的時候,老師常常讓我們對課,通過對比不同的歷史事件,可以深入理解歷史的發展。
4. 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對課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