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檠
基本解釋
陶制的燈架。 宋 陸游 《雨夕》詩:“瓦檠墮燈燼,銅椀起香縷。” 宋 陸游 《五更讀書示子》詩:“牀頭瓦檠燈煜爚,老夫凍坐書縱橫。”
成語(Idiom):瓦檠(wǎ qíng)
發音(Pronunciation):wǎ q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脾氣急躁易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瓦檠的意思是指像瓦罐一樣脆弱,容易破碎,用來形容人的脾氣急躁易怒,容易發怒或生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脾氣暴躁易怒,容易生氣發火的特點。例如在工作中,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可能會因為小事而發脾氣,導致與同事產生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瓦檠這個成語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瓦檠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李膺傳》中。李膺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將,他的脾氣非常暴躁易怒,有一次在戰場上,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導致自己的士兵受到傷害。后來,人們就用“瓦檠”來形容脾氣暴躁易怒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瓦檠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脾氣真是瓦檠,一點小事就能讓他大發脾氣。
2. 這個人雖然脾氣瓦檠,但是他工作非常認真負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脾氣像瓦罐一樣脆弱,容易破碎,所以他的脾氣就容易急躁易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或故事來了解更多關于瓦檠的用法和故事。也可以嘗試用瓦檠這個成語來寫一篇短文,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脾氣真是瓦檠,一點小事就能讓他大發脾氣。
2. 初中生:這個人雖然脾氣瓦檠,但是他工作非常認真負責。
3. 高中生:她的脾氣瓦檠,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跟別人發生爭吵。
4. 大學生:他雖然脾氣瓦檠,但是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隨意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