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計
基本解釋
猶下策。《史記·黥布列傳》:“ 布 反不足怪也。使 布 出於上計, 山東 非 漢 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晉書·王敦傳》:“公之下計,乃上策也。”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三章一:“ 友諒 出此下計,不亡何待。”
成語(Idiom):下計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心險惡地謀劃別人的不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計是指某人用心險惡地謀劃別人的不利,通過詭計、陰謀等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成語形容人心機深沉、狡猾狠毒,常常用來形容那些用陰險手段達到自己目的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計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少,但在文學作品、戲劇、電影等藝術形式中常常出現。可以用于形容小說、電影或戲劇中反派角色的手段和策略,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心機深沉、不擇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計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典故。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宰相孫叔敖曾經下計陷害了齊桓公。孫叔敖在齊桓公駕臨他的府邸時,故意安排了一對象征著吉祥的鳥兒,結果齊桓公因此被誤導,采取了錯誤的行動,導致了齊國的一系列不利局勢。這個故事成為了下計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計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下和計。下表示施加、施展的意思,計表示計謀、策略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心機下計,讓我陷入了困境。
2. 這個反派角色總是善于下計,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下計”這個成語與它的基本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暗地里偷偷地下計劃,用心險惡地謀劃別人的不利,這樣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下計相關的成語,如上計、中計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下計讓我考試不及格。
2. 初中生:那個壞人總是下計欺負我們。
3. 高中生: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下計陷害了別人。
4. 大學生: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總是善于下計,讓人無法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