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tuì bì sān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遇到危險或困難時,暫時退避,保持一定的距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退避三舍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其意思是在面對危險、困難或者是與某人相處時出現沖突的情況下,暫時退避一段距離,以避免沖突的產生。這個成語強調了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冷靜和理智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在處理人際關系、沖突或危險時的應對策略。例如,當兩個人意見不合時,可以使用退避三舍來表達暫時避免沖突,保持距離的意思。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于描述在面對危險時保持安全距離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左傳》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8世紀的春秋時期,當時齊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受到國內的政治迫害,被迫流亡到晉國。在晉國,公子重耳接受了晉國的庇護,并且得到了晉國的幫助。后來,公子重耳成為了晉國的外交顧問,他提出了“退避三舍”的策略,建議晉國保持與其他國家一定的距離,以避免被卷入其他國家的紛爭中。這個策略最終使得晉國成功地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和獨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退避三舍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退避”、“三”、“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處理矛盾時,我們應該學會退避三舍,保持冷靜和理智。
2. 面對危險,我們應該及時退避三舍,保護自己的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對危險時,退后三步,保持安全距離,來避免沖突或危險的發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用法和故事可以幫助提高漢語水平??梢蚤喿x相關的成語故事書籍或者參加相關的漢語學習課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欺負我的同學,我會選擇退避三舍,保持友好的態度。
2. 初中生:在面對學業壓力時,我會退避三舍,保持冷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高中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我會學會退避三舍,保持與他人的適當距離,避免沖突的發生。
4. 大學生:在面對社會競爭和困難時,我會退避三舍,保持積極的心態,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