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畬
基本解釋
指(松土除草等)耕作農藝。 宋 趙汝礪 《北宛別錄·開畬》:“每歲六月興工,虛其本,培其土,滋蔓之草,遏鬱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導生長之氣而滲雨露之澤也,此之謂開畬。”
成語(Idiom):開畬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s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開墾荒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墾荒地,即開拓新的土地進行農業生產。這個成語比喻積極開拓新的事業或領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積極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行動。可以用于鼓勵他人積極探索新的領域,也可以用于自我鞭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51年,晉國國君僖公命令大夫開拓新的耕地,但大夫們都不愿意去開墾荒地。只有一個叫畬的大夫積極響應,帶領一些人開墾了荒地,最終獲得了豐收。后來,人們用“開畬”來形容積極開拓新事業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勇于開畬,不斷探索新的商機。
2. 這個團隊一直在開畬,希望能夠找到新的創新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畬”字的發音和“拓”的發音相似,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開拓、創新相關的成語,如開天辟地、開門見山等,可以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勇敢開畬,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要積極開畬,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高中生:大學生活是一個開畬的階段,我們要努力開拓自己的能力和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