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揭
成語(Idiom):銜揭(xián jiē)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án j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承擔責任、承受指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銜揭原指牲畜用嘴銜住木片或石塊,以示服從。后來引申為承擔責任、承受指責。表示主動承擔責任或被動接受指責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主動承擔責任或被動接受指責的情況,特別是在工作、學習、家庭等方面。可以用于表達自己愿意承擔責任或接受指責,也可以用于批評他人不負責任或逃避責任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楚國有一個叫蔡昭姑的女子,她家中貧窮,但她卻非常勤勞。有一天,她聽說楚國要選拔賢良之士,于是她決定親自前去應試。她的丈夫不同意,認為她是個窮人家的女子,沒有什么出息。但蔡昭姑堅持自己的決定,說她要為自己的家族爭光。最后,她果然通過了考試,成為了楚國的賢人。這個故事中的“銜揭”,就是形容蔡昭姑主動承擔責任,不怕困難,最終成功的精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銜揭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銜”和名詞“揭”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銜揭,從不推卸責任。
2. 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勇于銜揭,不怕困難。
3.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很懂得銜揭,每個人都能夠承擔自己的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銜揭”與“責任”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聯(lián)想。想象一個人用嘴銜住一塊“責任”的石頭,表示他愿意承擔責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責任相關(guān)的成語,如“擔當”、“肩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在游戲時間結(jié)束后主動幫老師整理玩具,他懂得銜揭。
2. 小學生:小紅主動承擔了班級的衛(wèi)生值日任務,她是個懂得銜揭的孩子。
3. 初中生:小李在班級活動中主動擔任組織者的角色,他是一個勇于銜揭的同學。
4. 高中生:小張為了提高自己的成績主動請教老師,他是一個懂得銜揭的學生。
5. 大學生:小王在社團中承擔了重要的職責,他是一個樂于銜揭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