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抑
詆抑(dǐ yì)
發音(Pronunciation):dǐ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言辭或行動貶低、壓制他人,使其受到傷害或困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詆抑是由“詆”和“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詆指詆毀、貶低,抑指壓制、阻礙。詆抑的含義是指通過言辭或行動,貶低、壓制他人,使其受到傷害或困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詆抑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他人的侮辱、詆毀和打擊,表達對這種行為的不滿和譴責。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生活、工作等領域中的不公平待遇,也可以用于揭示社會中的歧視、壓迫等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曾經被任命為丞相,擔任重要職務。然而,由于他的言論和主張與當時的皇帝不合,遭到了皇帝的壓制和打擊。董仲舒被貶低為庶人,甚至遭受了一系列的詆毀和抹黑。因此,人們用“詆抑”這個成語來形容對董仲舒的不公正對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其中,“詆”和“抑”都是動詞,表示貶低和壓制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該用那種詆抑的語言對待他人。
2. 這種詆抑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3. 面對詆抑,我們應該勇敢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詆抑”拆分為“詆”和“抑”兩個詞,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詆可以理解為詆毀、貶低,抑可以理解為壓制、阻礙。通過拆分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誣蔑”、“抑揚頓挫”等,來擴展對語言運用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詞匯,如“侮辱”、“歧視”等,來進一步了解與“詆抑”相關的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詆抑言辭讓我很難過。
2. 初中生:網絡上的詆抑言論對受害者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們常常會遭受到各種詆抑和打擊。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詆抑和歧視,維護公平和正義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