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絮
成語(Idiom):楊絮 (yáng xù)
發音(Pronunciation):yáng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楊樹上的絮,比喻廢話多而無實際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楊絮是指楊樹上的白色絮狀物,輕飄飄地隨風飄舞。成語“楊絮”比喻說話或寫文章時,廢話多而無實際內容,只是空洞的言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嘲笑那些說話空洞、廢話連篇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文章或演講內容毫無實質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楊絮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卜居》一文中,其中描述了卜居向劉邦進獻一篇文章,但內容空洞無物,劉邦就用“楊絮”來形容這篇文章。從此,楊絮成為了形容言辭空洞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楊絮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結構,形容詞“楊絮”修飾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完全是楊絮,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2. 這篇文章里充斥著大量的楊絮,看了讓人摸不著頭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楊絮”形容成言辭空洞的廢話,可以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花言巧語”、“空談誤國”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答案就像楊絮一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講的課有時候像楊絮一樣,聽了一堂課也沒學到什么。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演講充滿了楊絮,完全沒有說到點子上。
4. 大學生(19-22歲):這篇論文里的論據都是楊絮,沒有任何說服力。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的辯論觀點充滿了楊絮,根本無法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