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羊
基本解釋
亦作“ 方佯 ”。亦作“ 方洋 ”。1.即彷徉。徘徊,不自安貌。《左傳·哀公十七年》:“如魚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國,滅之將亡?!?陸德明 釋文:“方,蒲郎反?!?楊伯峻 注:“方羊即《楚辭·招魂》‘彷徉無所倚’之‘彷徉’。橫流而方羊,言其不自安也?!薄兑拙暿穷愔\》:“雞失羊亡,臣從恣,主方佯?!?鄭玄 注:“雞失羊亡,謂不復生賢輔佐,故臣放恣其欲,而至方佯無所主也?!?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字音假借》:“徜徉,可作‘方羊’,又可作‘常翔’。”
(2).即彷徉。翱翔;騰飛。《漢書·吳王劉濞傳》:“ 吳王 內以 朝錯 為誅,外從大王后車,方洋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顏師古 注:“方洋,猶翱翔也。方……又音旁?!?宋 蘇轍 《私試進士策問》之一:“及天下大定,學者漸已尊顯,勤勞觀誘,數十年之間,而后士人方洋繼起,則天下之官為之盡滿而無所置之。”
成語(Idiom):方羊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直率、正直無私,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羊是由“方”和“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方”指直,正直;“羊”指人。方羊形容一個人心直率、正直無私,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無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羊一詞多用于褒義,形容一個人處事公正、正直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常用來贊美為人公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羊一詞來源于《后漢書·班超傳》,班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他在邊境巡查時,發現有人盜取了羊群,但他對盜羊的人并沒有做任何懲罰,而是告訴了羊主人。他的這種正直無私的行為被人們所稱贊,后來就有了“方羊”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方羊之人,從不偏袒任何一方。
2. 領導的決策總是公正無私,真是一個方羊之才。
3. 在這個世界上,方羊之人越來越少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羊”這個成語想象成一個羊在方形的草地上直立行走,形象地表示一個人直率、正直無私的特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正直、公正無私相關的成語,如“方正”、“公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一個方羊之人,從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
2. 初中生:班長在處理糾紛時總是公正無私,真是一個方羊之才。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應該努力成為方羊之人,做到公正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