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字坑
成語(Idiom):品字坑(pǐn zì kēng)
發音(Pronunciation):pǐn zì k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品評事物時,容易陷入一種片面、狹隘的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品字坑一詞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故事。相傳秦始皇在修建長城時,命令士兵在墻體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顯示功績。然而,由于墻體太大,士兵們只能刻下一個“品”字。當秦始皇看到這個“品”字時,感到十分憤怒,認為士兵們敷衍了事,沒有盡心盡力。因此,品字坑成為一種貶義詞語,用來形容人們在品評事物時只看重某一方面,忽視了整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批評那些只看重表面現象,沒有全面、客觀地評價事物的人。也可以用于提醒自己在品評事物時要保持客觀、全面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品字坑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修建長城的故事,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品字坑”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品字坑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品評事物時的狹隘視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品評這個問題時總是陷入品字坑,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
2. 不要被品字坑局限住了,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品字坑”與秦始皇修建長城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秦始皇看到刻在墻上的“品”字時的憤怒表情,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評價、觀點相關的成語,如“見微知著”、“一葉障目”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全面評價一個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貌,否則就會掉進品字坑里。
2. 初中生:在寫作文時,我們要盡量避免陷入品字坑,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3. 高中生:在選課時要避免只追求某一門科目的好成績,要從整體上考慮自己的發展,不要掉進品字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