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照
基本解釋
[釋義]
(動)舊時把契約等保存起來以備查考核對。
[構成]
偏正式:存〔照
[例句]
②(名)舊時指保存起來以備核對的契約等。參考存照。(作賓語)動賓式:存|照。
詳細解釋
◎ 存照 cúnzhào
[keep (a business letter,document;ttc.) for future reference;file conserve contract for to be interrogate] 把契約保存起來備查
現有一執(zhí)憑公文,在此存照。——《水滸傳》
把契約、文書等保存起來以備查考核對。亦指保存起來以備考查核對的契約、文書等。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民戶雖有朱鈔存照,以所輸不多,亦不與較。”《水滸傳》第二二回:“ 宋江 那廝,自三年已前,把這逆子告出了戶,現有一紙執(zhí)凴公文在此存照。”《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嗣承祧,兩無異説。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今欲有凴,立此過繼文書,永遠存照。”
成語(Idiom):存照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ún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存照指的是保存下來的形象或記載,也可以指代保存下來的文物或古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照源自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一句話:“始皇乃大索民間異志,得之者皆入之《太廟》。”意思是秦始皇大力征集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凡是得到采納的都會被收入太廟保存。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保存下來的形象或記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照常用于形容保存下來的文物、古跡或形象等。也可以用來指代保存下來的重要信息或文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照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秦始皇的征集意見的行為,體現了古人重視保存重要信息和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照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存”和“照”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博物館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存照。
2. 這本書是對古代文化的一次存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照與保存下來的形象或記載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秦始皇大征集意見的歷史背景,以及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保存等相關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收藏了一本存照,里面有許多有趣的動物圖片。
2. 初中生:這個博物館保存了很多古代文物的存照,非常有價值。
3. 高中生:歷史課上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些古代文獻的存照,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歷史。
4. 大學生:這本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存照,非常值得閱讀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