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驢
成語(Idiom):野驢 (yě lǘ)
發音(Pronunciation):yě lǘ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野性難馴、不服從管理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野驢是指野生驢,它們生性頑強、難以馴服。野驢在成語中用來比喻人的性格倔強、不聽指揮、不服從管理。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不聽勸告、不顧大局、不合群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場合,用來形容那些不聽勸告、不顧大局、不合群的人。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團體或者某種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莊子·外物》的記載,野驢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老農夜晚在山上遇到一群野驢,他試圖捕捉野驢,但是野驢卻團結一致,不聽從老農的命令。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形容不聽從指揮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野驢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像一只野驢,從不聽別人的勸告。
2. 這個團隊有幾個野驢,總是不合群,不聽指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野驢與頑固不化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只野驢在野外自由奔跑,不聽從任何人的控制。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野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相關的故事和意義,可以深入研究中國的寓言故事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就像一只野驢,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13-15歲):班里有幾個同學真是野驢,總是不合群,不聽老師的安排。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這個團隊就像一群野驢,不聽指揮,自己為所欲為。
4. 大學生及成年人:這個人真是個野驢,總是不聽勸告,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