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下養
成語(Idiom):灶下養
發音(Pronunciation):zào xià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火爐下面養育,比喻培養和教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灶下養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源自于古代人們在火爐下燒火和煮飯的習俗。灶下是火爐的下方,是一個溫暖的地方。養則是指培養和教育。灶下養的含義是指在溫暖的環境中培養和教育,比喻家庭環境對人的成長和教育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家庭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溫暖、有利的環境中得到培養和教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灶下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孝經傳》中。孝經是一本古代的教育經典,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孔子的學生顏回因為家境貧寒,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孔子對他說:“你的父親是一位好人,他在溫暖的灶下炊煮食物,這就是你的機會?!币馑际侵割伝乜梢栽诩彝サ臏嘏h境中得到教育和培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在家庭中扮演著灶下養的角色。
2. 這個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灶下養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灶下養想象成一個溫暖的火爐下,孩子在這個環境中得到了培養和教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知識,深入探討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家里得到了灶下養,爸爸媽媽每天都會陪我一起學習。
2. 初中生:我的成績進步很大,這都是因為家庭給予了我良好的灶下養。
3. 高中生:我很感激父母對我的培養,他們為我創造了一個溫暖的灶下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