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羅
基本解釋
亦作“ 馬尾蘿 ”。以馬尾或馬鬃為篩絹的篩子。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醬法》:“麴及黃蒸,各別擣末,細簁,馬尾羅彌好。”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馬尾蘿一十三個,賃腳價二分。”
成語(Idiom):馬尾羅
發音(Pronunciation):mǎ wěi l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長發或馬尾辮在行動中隨風飄揚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尾羅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的長發或馬尾辮在行動中隨風飄揚的樣子。它暗示了人在行動中的自由自在和精神奔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尾羅一般用來形容女性長發或馬尾辮在行動中的飄逸,也可以用來形容男性長發或馬尾辮的飄逸。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的形象和風采,可以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交流、演講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尾羅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在古代的詩歌和戲劇中,經常出現描寫女子長發飄逸的情節,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的長發常被形容為馬尾羅。由此,馬尾羅成為了一個常用的形容詞性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馬尾羅”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馬”、“尾”和“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長發在風中飄揚,宛如一條馬尾羅。
2. 他騎著摩托車,馬尾羅隨風飄揚。
3. 女孩們用絲帶扎起馬尾羅,顯得活潑可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馬尾辮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女孩騎著馬,她的長發隨著馬的奔跑飄揚起來,形成了一個馬尾羅的形象,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和其故事起源。了解成語的來源和用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馬尾羅在跑步時飄得很高。
2. 小學生:她的馬尾羅像一把飛舞的彩帶。
3. 初中生:他束起了馬尾羅,顯得更加干練。
4. 高中生:她長發如瀑布,每次運動課都是一條馬尾羅。
5. 大學生:她的馬尾羅在風中搖曳,散發出自由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