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目
基本解釋
(1).正面看。 唐 韓愈 《感二鳥賦》:“東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2).正面用眼對著。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 延平 恐人未便有下手處,故令人時時刻刻求未發前氣象,使人正目而視惟此,傾耳而聽惟此。” 明 李贄 《戒眾僧》:“正目而視者,非但一目十目,蓋千億目共視之矣。”
成語(Idiom):正目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眼睛正視、目光專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正指正直、正確,目指眼睛。它的基本含義是指眼睛正視、目光專注。形容人的眼神堅定、專注,不偏離主題或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目常用于形容人的眼神,可以用來表達專注、堅定、認真等情感。例如,在學習或工作中,可以用來形容學生或員工專注地看書或工作;在比賽或競爭中,可以用來形容選手或參賽者專注地準備和比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目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書·藝文志》中的《博物志》。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鄒陽的學者,他在讀書時非常專注,目光始終正視書本,不受外界干擾。后來,人們用“正目”來形容他的學習態度和眼神,逐漸演變成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正”和名詞“目”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中一直保持著正目,沒有受到其他同學的干擾。
2. 那位演講者的正目吸引了所有觀眾的注意力。
3. 她的正目讓人感受到她對工作的認真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正目”與專注、堅定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坐直了身體,目光專注地盯著前方,表示他正視、專注于某件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目光、眼神相關的成語,如“目不轉睛”、“目瞪口呆”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時,我要保持正目,認真聽講。
2. 初中生:在考試中,我要保持正目,不被其他同學的動靜干擾。
3. 高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要保持正目,不被外界的誘惑動搖。
4. 大學生:在研究中,我要保持正目,專注于解決問題。
5. 成人:在工作中,我要保持正目,專注于完成任務,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