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翁
基本解釋
(1).曾祖父。《南史·齊紀五》:“時年五歲,牀前戲。 高帝 方令左右拔白髮,問之曰:‘兒言我誰耶?’答曰:‘太翁。’ 高帝 笑謂左右曰:‘豈有為人作曾祖而拔白髮者乎?’” 清 趙翼 《長孫公桂舉一子》詩:“遂向人間作太翁,添丁應策長孫功。”
(2).祖父。 宋 陸游 《戲遣老懷》詩:“阿囝略如郎罷老,稚孫能伴太翁嬉。”
(3). 清 代亦以稱人之父。《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他的太翁 紀延壽 同他長兄 紀望唐 革職免罪。”參閱 清 袁枚 《隨園隨筆·今人稱太翁之訛》。
(4). 元 明 時海船上對舵工的稱謂。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
成語(Idiom):太翁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w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翁是由“太”和“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太,意為年老;翁,意為男子。太翁指的是行動不便、年老體弱的老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翁一詞多用于形容年紀大、體力衰退的老人。可以用來表達對老人的尊敬和關懷之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家中的老人或者陌生的年長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翁一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外物》篇。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太翁的老人,他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但卻有著深厚的智慧和見識。太翁被稱為“老翁”,人們尊敬他、敬重他,并向他請教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翁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太”用來修飾名詞“翁”,表示年老體弱的老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看到那位太翁一步一挪地走來,我忍不住上前攙扶他。
2. 這個社區特別重視太翁的生活,提供各種便利設施,讓他們生活得更舒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太翁想象成一個年老體弱的老人,行動不便,需要別人的幫助。可以通過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老人形象進行聯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更多關于老人的成語和詞語,來擴展對太翁的理解和應用。一些相關的成語包括“白發蒼蒼”、“鶴發童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看到公園里有一個太翁,我就去幫他過馬路。
2. 小學生:我每周末都會去陪爺爺奶奶,他們都是太翁了。
3. 中學生:在社區義工活動中,我經常去照顧太翁們的日常生活。
4. 大學生:我在養老院做志愿者,與太翁們聊天、陪伴他們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