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
基本解釋
指古代二十四名盡孝的典型人物。舊傳 元 郭守敬 弟 守正 輯 虞舜 、 漢文帝 、 曾參 、 閔損 、 仲由 、 董永 、 郯子 、 江革 、 陸績 、 唐夫人 、 吳猛 、 王祥 、 郭巨 、 楊香 、 朱壽昌 、 庾黔婁 、 老萊子 、 蔡順 、 黃香 、 姜詩 、 王褒 、 丁蘭 、 孟宗 、 黃庭堅 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書。 元 張憲 有《題王克孝二十四孝圖》詩。 冰心 《往事》二:“大家站在遠處,點頭贊嘆的說:孝子!真孝順!‘二十四孝’加上你,二十五孝了!”參閱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
成語(Idiom):二十四孝(èr shí sì xiào)
發音(Pronunciation):ér shí sì x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兒女對父母孝敬的行為,也泛指對長輩尊敬和關心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十四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流傳的一組成語,由24個故事組成,描述了孝敬父母的各種行為。這些故事包括了孝敬父母的方方面面,如尊敬、照顧、孝順、忍耐等。二十四孝成為了中國文化中孝敬父母的典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對父母非常孝順,或者形容一個人對長輩非常尊敬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十四孝的故事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和歷史典故。這些故事被整理成一組成語,目的是為了弘揚孝道和強調家庭倫理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十四孝是由“二十四”和“孝”兩個詞組成的,其中“二十四”表示數量,而“孝”表示對父母孝敬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父母非常孝順,可以說是一個二十四孝的好孩子。
2. 她對長輩非常尊敬,真是一個二十四孝的女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二十四孝的故事進行分類整理,然后逐個記憶每個故事的關鍵點,以幫助記憶這組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二十四孝故事的細節,并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把自己的零花錢都給了爸爸媽媽,真是一個二十四孝的好孩子。
2. 初中生:在傳統文化中,二十四孝是對父母孝敬的典范,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行為。
3. 高中生:尊敬長輩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要像二十四孝的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對長輩尊重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