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淢
成語(Idiom):汩淢
發音(Pronunciation):gǔ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水流湍急,聲勢浩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汩淢一詞源于《左傳·襄公十一年》:“汩而淢之,不可救藥。”意為水流湍急,勢不可擋,形容聲勢浩大、勢不可擋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汩淢一詞常用于形容氣勢磅礴、聲勢浩大的景象,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氣勢威嚴、聲音洪亮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一年》中的故事講述了魯國公子重耳被楚國追殺,途中遇到了一條湍急的河流。當時有人勸他放棄逃亡,稱河流湍急,無法過去,但重耳卻回答說:“汩而淢之,不可救藥。”意思是盡管河流湍急,但是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能硬著頭皮沖過去。從此,汩淢一詞成為形容氣勢浩大、勢不可擋的表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連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河水汩淢,奔騰而下。
2. 戰場上的槍炮聲汩淢,震耳欲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汩淢”聯想為一條湍急的河流,聲勢浩大,氣勢不可擋的景象,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相關的水流類成語,如“滔滔不絕”、“波瀾壯闊”等,來擴展對形容水流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河水汩淢,沖刷著河岸。
2. 初中生:暴風雨下,雨水汩淢,把大街都淹沒了。
3. 高中生:音樂會上,樂曲汩淢,把觀眾帶入了一個奇妙的境界。
4. 大學生:運動員的氣勢汩淢,激勵著隊友們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