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紙
基本解釋
◎ 皮紙 pízhǐ
[bark paper] 用桑樹皮、楮樹皮或筍殼等制成的一種堅韌的紙,供制造雨傘等用
英文翻譯
1.tough paper made from bast fibre of the paper mulberry, etc.; pelure paper; bark paper
詳細解釋
(1).用皮做的紙。佛教傳說 如來 修菩薩行,曾剝皮為紙,拆骨為筆以書寫經(jīng)典。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王城南一百餘里,有 如來 昔作 摩休國 ,剝皮為紙,拆骨為筆處。” 北周 庾信 《五張寺經(jīng)藏碑》:“皮紙骨筆,木葉山華。”
(2).用桑樹皮、楮樹皮等制成的一種堅韌的紙。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紙料》:“凡紙質(zhì),用楮樹(一名榖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
成語(Idiom):皮紙(pí zhǐ)
發(fā)音(Pronunciation):pí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皮紙指的是紙張的最薄的一層,形容紙張非常薄而容易破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紙這個成語形容紙張非常薄,容易破損。在引申意義上,皮紙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思薄弱,容易受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皮紙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紙張薄而易破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情緒脆弱、心思薄弱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紙張、書籍、信件等物品的薄度,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脆弱心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皮紙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紙張制作工藝。在古代,紙張是由植物纖維經(jīng)過多道工序制成的,其中最后一道工序是將紙張晾曬,使其變得干燥。在曬干的過程中,紙張會逐漸變薄,最后形成一層非常薄的紙張,就像皮一樣。因此,人們就用“皮紙”來形容紙張薄而易破。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是 + 皮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的紙張?zhí)×耍衿ぜ堃粯尤菀灼茡p。
2. 她的心思像皮紙一樣薄弱,稍微一點刺激就會受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張紙張非常薄,像皮一樣容易破損,就可以記住“皮紙”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與紙張相關(guān)的成語,比如“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弟弟畫的畫紙質(zhì)很差,像皮紙一樣容易破。
2. 初中生:他的脾氣像皮紙一樣脆弱,一點小事就能惹他生氣。
3. 高中生:這篇論文的論證不夠嚴謹,紙上談兵,像皮紙一樣脆弱。
4. 大學(xué)生:他的自信心像皮紙一樣薄弱,稍微一點挫折就能打擊他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