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琴
成語(Idiom):墜琴
發音(Pronunciation):zhuì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琴弦斷掉或琴架倒塌,形容音樂中斷或演奏中斷,也用來比喻事情突然中斷或無法繼續進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墜琴”源自于《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位名叫樊遲的人在彈琴時,琴弦斷了,他卻沒有停下來,繼續彈奏空弦。莊子看到后對樊遲說:“你為什么不停下來修理琴弦呢?”樊遲回答說:“我在奏琴時,只專注于音樂,沒有注意到琴弦的斷裂。”莊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有時候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應該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解決,而不是一味地堅持下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音樂中斷、演奏中斷或事情突然中斷、無法繼續進行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人在做某件事情時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或采取措施,導致事情無法順利進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墜琴”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莊子·齊物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正在彈奏鋼琴的時候,突然墜琴了,氣氛一下子變得尷尬起來。
2. 這場音樂會因為技術問題而墜琴了,觀眾們都感到非常遺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墜琴”這個成語與音樂中斷或事情突然中斷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正在演奏樂器時,突然琴弦斷了,音樂中斷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音樂或事情中斷相關的成語,如“琴斷朱弦”、“畫龍點睛”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正在畫畫的時候,不小心把畫筆弄斷了,真是墜琴啊!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個同學在考試的時候突然感冒了,整個考試過程都墜琴了。
3. 高中生:我原本打算參加比賽的,結果因為意外情況,計劃徹底墜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