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櫝
成語(Idiom):竿櫝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d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差距或水平的高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竿櫝是一個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竿指的是竹竿或木竿,櫝指的是櫝子或箱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事物之間的差距或水平的高低。比喻人們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知識或成就上的差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竿櫝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差距,特別是在能力、知識或成就方面的差距。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的能力高低、兩個團隊的表現、兩個產品的質量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竿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篇》中。孔子對于學生的教育有著嚴格的要求,他說:“竿者無絲,竹者無篾,人無道不助。”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修養,就不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成語竿櫝,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差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竿櫝是一個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竿和櫝分別表示事物之間的差距或水平的高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的能力相差太大,簡直是竿櫝之別。
2. 這兩個產品的質量差距很大,可以說是竿櫝之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竿櫝的發音“gān dǔ”與“高低”的發音相似,幫助記憶竿櫝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鴻鵠之志”、“鶴立雞群”等,來擴展對事物差距的形容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們班上的數學成績相差很大,有的同學非常優秀,有的同學則相對較差,可以說是竿櫝之別。
2. 初中生(13-15歲):他和他的哥哥在學習上有著明顯的竿櫝之分,哥哥成績優秀,而他則相對較差。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校的藝術節上,各個班級的表演水平有著明顯的竿櫝之別,有的班級的表演非常出色,有的班級則相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