鷙擊
成語(Idiom):鷙擊(zhì jī)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攻擊猛烈、狠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鷙擊是由“鷙”和“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鷙”指的是猛禽,如鷹、鷲等,具有兇猛的攻擊能力;“擊”指的是打擊、攻擊的意思。鷙擊這個成語形容攻擊的力度和猛烈程度很大,比喻攻擊手段狠毒、無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鷙擊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言辭或行動猛烈、狠毒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打擊敵人、對抗敵對勢力等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批評、指責等言語上的猛烈攻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李廣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李廣是漢朝的一位將軍,他曾經與匈奴作戰,一次戰斗中,匈奴人攻擊他,李廣奮起反擊,將匈奴人擊敗。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能夠取勝,李廣說:“我是鷹擊長空,鷙擊群鴉。”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鷙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中,他鷙擊對手的觀點,毫不留情。
2. 這篇文章鷙擊了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
3. 這個團隊使用了鷙擊的戰術,成功擊敗了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鷙擊”與猛禽攻擊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只兇猛的鷹向著目標猛撲過去,就好像是進行鷙擊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痛擊”、“毒打”等,來擴大對攻擊和打擊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鷙擊了我一頓批評,我感到很難過。
2. 初中生:他在辯論賽中鷙擊了對手的觀點,贏得了比賽。
3. 高中生:這篇文章鷙擊了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4. 大學生:他用鷙擊的言辭批評了政府的決策,引發了公眾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