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梨
基本解釋
相傳 漢 孔融 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輒取其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事見 晉 張隱 《文士傳·孔融》、《后漢書·孔融傳》“ 融 幼有異才” 李賢 注引《孔融家傳》。后因以“讓梨”作為兄弟友愛謙讓的典故。 宋 王應麟 《三字經》:“ 融 四歲,能讓梨。”
成語(Idiom):讓梨
發音(Pronunciation):ràng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讓出利益或地位,讓給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讓梨”中的“梨”是指利益或地位,表示主動讓出自己的利益或地位,讓給他人。這個成語強調了為了團結合作、互相幫助而主動讓利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利益沖突或競爭中,主動退讓讓步,為了整體利益或團結合作而讓出自己的利益或地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魯班的木匠,他非常善于制作精美的家具。有一次,魯班到一戶人家修理家具,發現屋里的梨樹上結滿了梨子,但是梨樹枝干太低,無法讓人正常通過。魯班主動提議讓梨樹枝干高一些,方便屋主和來訪者通過。他以自己的手藝修剪了梨樹,讓樹枝高了一些,讓出了一些梨樹的利益。這個故事成為了“讓梨”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團隊的利益,他主動讓梨,讓出了自己的職位。
2. 在合作中,我們應該學會讓梨,互相謙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讓梨”與“讓利”進行聯想,兩者發音相近,含義也有相似之處。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將手中的梨果讓給他人,表示主動讓出自己的利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讓步”、“退讓”等,加深對于主動讓利、退讓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比賽中主動讓梨,把球讓給了隊友。
2. 初中生:為了班級的團結,我們應該學會讓梨,互相幫助。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要懂得讓梨,才能與他人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