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舉
基本解釋
亦作“糺舉”。督察舉發。《后漢書·桓帝紀》:“長吏臧滿三十萬而不糾舉者,刺史、二千石以縱避為罪。”《后漢書·皇甫規傳》:“今臣還督本土,糺舉諸郡,絶交離親,戮辱舊故,眾謗陰害,固其宜也?!薄侗饼R書·竇泰傳》:“ 泰 以勛戚居臺,雖無多糾舉,而百僚畏懼?!?宋 歐陽修 《再論按察官吏狀》:“乞朝廷選差按察使,糺舉年老、病患、贓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薄肚迨犯濉な雷婕o二》:“今后各宜洗濯自新,務盡職事,并許督撫糾舉,都察院考覈以聞?!?/p>
成語(Idiom):糾舉(jiū jǔ)
發音(Pronunciation):jiū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小事而爭吵、爭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糾舉是由“糾”和“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糾,意為糾正、糾纏;舉,意為提起、舉出。糾舉一詞通常用于形容因小事而爭吵、爭辯。它強調了人們在瑣碎的事情上過于計較和爭吵,而忽視了更重要的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糾舉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小事而爭吵不休的情況。例如,兩個同事因為一點小事糾纏不清,導致工作氣氛緊張。另外,糾舉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們在爭論問題時過于糾結細節,而忽略了問題的本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糾舉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的含義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爭吵不休,這種現象被形象地用糾舉來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糾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倆因為糾舉一點小事,鬧得不可開交。
2. 別再糾舉這些小問題了,我們應該關注更重要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糾舉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可以想象兩個人在爭吵時糾纏在一起,不斷舉起手指爭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糾舉相關的成語,例如“糾纏不清”、“爭論不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學因為糾舉誰的鉛筆好而吵了起來。
2. 初中生:他們因為糾舉誰是班級的第一名而爭論不休。
3. 高中生:老師因為糾舉我們的考試成績而批評了我們。
4. 大學生:室友因為糾舉誰應該洗碗而產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