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膚
基本解釋
(1).頭發與皮膚。《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忘髮膚之明戒,尋乾沒於難冀。”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生員是讀過圣賢書的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2).借指身體。《國語·齊語》:“霑體涂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賜。惟髮膚是父母所生。” 明 劉基 《短歌行》:“髮膚剝削稜骨生,鮮芳菸邑成枯莖。” 章炳麟 《訄書·通讖》:“人偶萬物,而視以己之髮膚,髮膚有觸,夫誰不感覺?”
成語(Idiom):發膚
發音(Pronunciation):fā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發財富的膚色,即指外貌、容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膚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發”和“膚”兩個字組成。其中,“發”指頭發,也引申為財富;“膚”指膚色,也引申為外貌、容貌。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發財富的膚色,即指外貌、容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外貌、容貌。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相貌出眾、美麗或者丑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對一個人外貌的評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記載了一個關于發膚成語的故事。據說,漢代有一個叫楊震的人,他的頭發特別黑,所以人們稱他為“黑發楊”。楊震非常聰明,才華出眾,所以他的名字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國家。后來,人們就用“發膚”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發膚英俊,深受女孩子們的喜歡。
2. 盡管他的發膚普通,但他的才華卻讓人佩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膚”與“發財富的膚色”相聯想,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發膚很漂亮,像一個公主。
2. 初中生:他的發膚雖然不起眼,但他的才華讓人刮目相看。
3. 高中生:這位明星的發膚堪稱完美,是無數粉絲的夢中情人。
4. 大學生:我們應該看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而不是僅僅以發膚來評價他。
5. 成年人:發膚只是一個人的外在特征,重要的是看他的內涵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