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
基本解釋
[釋義]
(1) (動)處理。處置傷口(作謂語)
(2) (動)發落;懲治。處置敵人。(作謂語)
[構成]
并列式:處+置
[同音]
處治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處理) handle; deal with; manage; dispose of
詳細解釋
◎ 處置 chǔzhì
(1) [handle;deal with;dispose of;take charge of]∶分別事理,使各得其所
妥善地處置了各種復雜情況
(2) [punish;penalize]∶處罰
依法處置
(1).安排;處理。《漢書·薛宣傳》:“ 宣 知 惠 不能,留 彭城 數日,案行舍中,處置什器,觀視園菜,終不問 惠 以吏事。” 宋 蘇軾 《與王敏仲書》之十六:“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 邁 訣,已處置后事矣。” 清 惲敬 《與姚來卿書》:“惟官帑私債,累累相附,不知何如處置?” 魯迅 《書信集·致王育和》:“ 平復 兄捐款,我不擬收回,希寄其夫人,聽其自由處置。”
(2).處罰;懲治。 唐 元稹 《招討鎮州制》:“如 王庭湊 能執首謀為亂、扇動三軍者,送付鄰道,或就 鎮州 處置。”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今日中宮有罪,未聞處置,御史無過,卻先貶官,遠近聞之,實損圣德。”《儒林外史》第一回:“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説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置他也不遲。” 浩然 《艷陽天》第四八章:“支書, 彎彎繞 他們搗鬼的事兒,全都確確實實的了,怎么處置他們哪?”
(3).對付;應付。 宋 龔昱 《樂庵語錄》卷三:“今人或當煩劇,或於文字疑難,更無個道理處置。” 魯迅 《書信集·致曹白》:“兩肺都有病,普通的人,早已應該死掉,而他竟沒有死。醫生都非常驚異,以為大約是:非常善于處置他的毛病,或身體別的部分非常堅實的原故。”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九章:“留下一個組在外面作預備隊,處置意外情況。”
(4).決斷。 宋 馬永卿 《元城語錄》卷中:“ 高帝 、 太宗 所立皆其子,多少時處置不下。 高帝 即悲歌泣下, 太宗 不獨泣,欲引刀自刺,無處置如此。”
(5).辦法。《西游記》第六七回:“ 行者 笑道:‘呆子,放他進去,自有處置,不要這等倒扯蛇。’”《二刻拍案驚奇》卷十:“ 莫翁 只得寬慰他道:‘且莫著急,我自有個處置在那里。’”
成語(Idiom):處置(chǔ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chǔ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處理事物、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處置是指對事物進行處理或解決問題的行動。它強調對問題的決斷和處理,通常是在一定的條件和環境下,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處置常用于形容解決問題、處理事務或應對突發情況的情境。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政府部門處理緊急事件的行動,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解決困難或處理矛盾的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八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古代齊國有一位賢臣叫管仲,他在處理國家事務時非常得力。有一次,國王問他:“你如何處理國家的大事和小事?”管仲回答說:“大事要處之泰然,小事要處之不疏。”這句話后來就演變成了成語“處之泰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處置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近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對這個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并決定立即處置。
2. 遇到突發情況,我們應該冷靜思考,迅速處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管理者,面對各種問題,需要冷靜處理和解決。將“處置”與處理問題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處置”相關的成語,如“處心積慮”、“處變不驚”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豐富詞匯并理解更深層次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老師教我們要學會處置沖突,不要打架。
2. 初中生(13-15歲):我學會了如何處置學習中的問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3. 高中生(16-18歲):作為學生干部,我負責處置班級的各種事務,確保班級的正常運轉。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中,我學到了如何處置工作中的挑戰和困難。
5. 成年人: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我經常需要處置各類復雜的業務問題和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