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殤
基本解釋
宗子以外,凡嫡庶之殤皆謂之“凡殤”。《禮記·曾子問》:“凡殤與無后者,祭於宗子之家,當室之白,尊于東房,是謂陽厭。” 鄭玄 注:“凡殤,謂庶子之適也,或昆弟之子。” 孔穎達 疏:“凡殤謂非宗子之殤。” 孫希旦 集解:“凡殤有二:一是昆弟之子,祭之當於宗子父廟;二是從父昆弟,祭之當於宗子祖廟……愚謂凡殤,自宗子以外,凡適庶之殤皆是也。”
成語(Idiom):凡殤(fán shāng)
發音(Pronunciation):fán s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凡殤指的是凡人的死亡,表示人人都會死亡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凡殤是由“凡”和“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凡指普通人,表示一般人的意思;殤指早逝,表示死亡的意思。凡殤一詞形象地表達了人人都會死亡的現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凡殤常用于描述人的生死,表達生命短暫、珍惜生命的觀念。可以用于寫作、演講、討論人生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凡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兩位富商爭奪一塊寶地,最終導致雙方都死亡的悲劇。作者用凡殤來形容這個故事中普通人的死亡,寄托了對人生短暫的思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凡殤由兩個漢字組成,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生命如此脆弱,每個人都會經歷凡殤。
2. 面對凡殤,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生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凡人和死亡這兩個詞,通過想象凡人最終都會面對死亡來記憶凡殤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生命、死亡相關的成語和詩詞,如“生死有命”、“百歲之后壽無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個人都會經歷凡殤,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
2. 初中生:凡殤是人生的必然,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死。
3. 高中生:凡殤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價值。
4. 大學生:面對凡殤,我們應該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標。
5. 成年人:凡殤讓我明白生命的寶貴,要珍惜和家人朋友的時光。